都说风雪尽处是春天,正当光伏行业苦熬寒冬之际,2025年初,光伏如同“一夜春风”般迎来了逆转。
谁能料到,当各大光伏企业还深陷在动辄亏损数十亿的“生死边缘”时,涨价却迅速成为了当下市场的焦点;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在行业面临供需错配的情况下,硅片和组件的价格和生产配额却在不断上调,让之前“跌跌不休”的光伏组件,如今成了“香饽饽”!
据Infolink数据统计,受抢装影响,光伏供应链涨势有望维持至4月中下旬,3月主流分布式组件现货价格已涨至0.8元/W,较2024年底低谷(0.6元/W)反弹超33%。
这波逆势的变化,让沉寂已久的光伏迎来了“狂欢”,不过,也为行业后续的发展增添了些许变数。
光伏,一场时间的竞速
现下的光伏市场,用“激战正酣”来形容也不为过,声势浩大的抢装潮堪比春运!
在抢装潮之下,迎来的便是涨价!
而这轮涨价,正是源于两部政策的发布:
1月17日,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《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》。4月30日前,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以全额上网;4月30日后,小型工商业只能自发自用、余电上网,不能全额上网;大型工商业只能全部自用,或参与现货交易。
也就是说,4月30日前并网,仍可按原政策执行,享受固定电价(比如山东:0.3949元/度)。
2月9日,国家发改委、能源局联合印发《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(136号文件),明确“新老划断”。5月31日前,老项目继续执行现行保障性政策;5月31日后,新增项目所有发电量将全部进入市场交易。
如此说来,6月1日起,新增项目保障性收购没了,要直接面对市场与火电进行比拼,收益直接挂钩电力现货市场。
举个例子,在今年2月,山东光伏现货均价仅为0.05696元/度,按2025年新增分布式光伏电价计算,最终结算电价仅为0.34元/度,相比标杆电价0.3949元/度,下降了13.9%。
为此,有人曾算过一笔账,按照3MW屋顶光伏项目,如果错过531抢装节点,一年直接少赚120万,连银行贷款利息都还不上。 再比如,一个10MW工商业项目,IRR能稳定在8%左右;新政后,IRR有可能会降到4%。
回溯往昔,为了锁定既有的收益,光伏行业向来都是新政后紧跟抢装潮,这次自然也不例外。
数据显示,仅政策出台后两周,国内组件招标量环比激增,部分二线企业甚至出现产线超负荷运转的情况。
就在大家为涨价、收益、货源这些问题而焦头烂额的同时,宁夏、广东、湖北陆续发布关于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,对分布式光伏并网、备案细则进行调整。
如今,光伏正在经历一场时间的竞速,抢装抢的就是时间,抢在430、531前并网,企业纷纷与时间赛跑,加快项目规划与施工进度,协调各方资源。因为错过节点,项目收益或受影响,在这场竞速中,时间就是筹码。
组件,难守0.8元/W防线
当政策性抢装潮叠加连续多月的“自律”减产去库存,使得市场上组件供应一度紧张,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。
在春节前夕的组件价格还处在0.6x元/W,而到了3月初,组件的现货价格已上涨至0.7-0.8元/W,